廣西:推動“設計下鄉” 提升農房品質
發布時間:
2025-07-17 10:55
來源:
規劃房屋布局、指導工匠施工、塑造特色風貌……今年以來,廣西鼓勵區內建筑設計院、高校、大師工作室發揮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開展農房建設技術幫扶,幫助村民提升農房品質,建設更宜居舒適和美觀安全的房屋。
據了解,廣西選擇了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欽州市欽南區以及浦北縣與高校、設計團隊簽訂協議,試點開展技術幫扶工作。截至目前,技術幫扶團隊共為4個縣、15戶在建農房農戶提供全過程免費技術服務。
近日,記者走訪受幫扶縣區,接受技術幫扶的村民們紛紛向記者表示:“房子建起來,又好看又舒服,我們心里很高興?!?/p>
更新建造方式讓農房更安全穩固
欽州市浦北縣龍門鎮林垌村,一場大雨澆滅了夏日的燥熱,村民凌號清正在新房里清理建筑垃圾。他的房屋主體已經完成,只待裝修之后即可入住。“房子用的是新的建造方式,非常安全,住著也更放心?!?/p>
凌號清提到的新建造方式,其實早已在城市建房中應用,只是在鄉村尚未普及。凌號清家由剛剛退休的廣西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李杰成帶領李杰成大師工作室團隊負責幫扶,其團隊初到林垌村調研時,凌號清的房屋剛好開始施工。龍門鎮是抗震設防烈度7度區,設計團隊發現,凌號清房屋原本的設計施工方案并不符合抗震需求,大師工作室現場指導工匠作了改進。在建造過程中,設計團隊先后5次到訪現場進行指導,房屋最終的抗震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對新建農房,技術幫扶團隊從報批圖紙的結構抗震深度、工匠能力的提升、標準圖集的使用、現場施工質量檢查等方面,嚴格按國家有關規范要求,提供實時的技術服務。設計下鄉工作開展以來,設計團隊通過實地檢查、工作群遠程指導等方式,及時發現并糾正了新建砌體結構房屋施工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包括構造柱承重墻施工順序錯誤、連接處的墻體未砌成馬牙槎、抗震柱和梁箍筋彎鉤不合格、樓面扎筋錯誤等質量安全隱患。
對不滿足抗震要求的既有農房,技術幫扶團隊結合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創新平臺“鄉村振興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以及建筑科學研究院的技術優勢,選擇典型的砌體結構、生土結構農房,通過引入高性能纖維增強的高韌性混凝土加固技術,進行抗震性能提升試點。
浦北縣的樂民鎮、寨圩鎮地處地震活動相對活躍的區域,其地質構造受多條區域性斷裂帶控制,屬于廣西抗震設防烈度8度區。住在該區域的農戶覃振喜家的房屋不久前剛完成了抗震改造。
覃振喜家的房屋修建于1999年,無圈梁和構造柱,技術人員實地檢測并建模分析,發現磚墻抗震能力不足,安全隱患較大。覃振喜家的3個孩子還在上學,經濟壓力較大,短期內無力建造新房。李杰成大師工作室團隊經過研究決定,利用高延性混凝土條帶方式對她家的房屋進行加固。
記者在覃振喜家看到,房屋外墻樓面高度橫向鋪貼了一圈大約2.5厘米厚、60厘米高的高韌性混凝土,每隔一段還有縱向的混凝土“柱子”附著在紅色磚墻上,相當于房屋的圈梁、構造柱。整座房屋看起來像被鐵線箍住的方形水桶。
“原理和箍水桶是一樣的。但這不是普通的混凝土,里面除了有膠凝材料、骨料、外加劑,還有增加延性的合成纖維,其與磚墻的連接面還設有拉結抗剪筋,是一種有很好延性的新型抗震加固材料?!崩罱艹筛嬖V記者,由于這種方案只需在外墻作業,不影響村民使用房屋,且成本低、施工難度小,施工速度快,很適合農村危房改造使用。“私人訂制”讓農房有特色又宜居
“完全按照一樓的格局建設的話,房間太大了,可以縮小一點,把過道擴大一點?!薄翱墒俏萘阂呀浄藕昧恕!皼]事,設計師來處理,可以做一些調整”……夏日炎炎,艷陽高照,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雨卜村村口,村民梁幸福家大門開敞,新置辦的茶桌上,梁幸福和技術幫扶團隊負責人覃龍壽正在溝通房屋第二、三層的設計方案。
梁幸福是雨卜村的脫貧戶,去年剛剛建成一層新居。村民委員會了解到他有加建第二、三層樓房的想法,便上報鎮鄉村建設服務綜合保障中心,聯系了設計團隊來為他設計二、三層樓房。廣西華藍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出具了設計方案,經過溝通調整后,設計師今天帶著第二版方案入戶。
“我們不懂設計,有專家幫助我們把房子建得更好,我很開心!”梁幸福家在村口,是進入雨卜村核心景點的必經之路,有“區位”優勢,他想盡快把房屋二、三層建起來開民宿,增加收入?!斑@里是苗族村寨,我們在設計上會引導村民對房屋外立面進行風貌塑造,也會出效果圖,讓村民能直觀看到房屋建成的樣子。”覃龍壽說。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技術團隊針對農戶需求提供了細致的設計服務。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高秀村的村民吳廣平在春節后開始籌備建新房,他家新房依坡而建,主體為木結構。參照此前其他村民的做法,他準備將衛生間和廚房設計在負一樓。3月,設計團隊下鄉走訪了解到他家的情況,為他重新設計房屋布局,將樓梯和衛生間外挪,采用水泥砌筑。這樣一來,既保留了房屋主體的傳統木結構,又方便使用衛生間。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設計方案的質量,讓新建農房與村莊風貌相協調,技術幫扶團隊要經過實地踏勘、了解村民需求,對接溝通后再審核出圖。設計師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聯絡等方式與當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業務骨干、建房農戶共同討論戶型功能布置、建筑層高、建筑立面等問題,并給出專業意見。在實用的基礎上,設計師也注重優化建筑立面設計,延續風雨橋、吊腳樓等傳統建筑特點,提取特色裝飾元素,保護傳統村落風貌。
推廣新材料讓農房建造更“綠色”
欽州市欽南區尖山街道黃坡督村,施工隊伍剛給何文欽家的磚房涂抹了一層綠色高延性纖維混凝土。湊近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混凝土中的纖維等材料。廣西科技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陳宇良介紹:“這種新型加固混凝土是用纖維、工業固廢和低碳膠凝材料等調制而成。”本次應用的新材料,正是由他和團隊研發的新型綠色低碳加固材料。
據陳宇良介紹,該新型加固材料強度提高顯著,且抗裂能力強和韌性好,使用后可提高既有農房砌體結構的整體性和承載力,且原材料取材于廣西本地,價格低廉。該款新型加固材料之前已在城市工程項目中應用,此次為首次應用到廣西農房項目中。
午后的村莊一片祥和,吳德輝拿著抹布擦拭新房的門窗。屋外夏日炎炎,走進屋內卻涼爽宜人。設計團隊解密,奧妙在于砌筑房屋使用的新型固碳再生混凝土砌塊。陳宇良說:“這種砌塊用建筑固廢研發再生利用,并通過技術手段將二氧化碳固化在砌體中,擁有更好的保溫隔熱隔音性能?!?/p>
該新型砌塊造價和普通砌塊相近,而且可以解決建筑垃圾的再轉化利用問題。一方面實現了固廢資源化利用,另一方面高效消納了二氧化碳,從而實現建筑降碳、綠色發展的目的。
吳德輝新房的外墻,也有一番講究?!斑@種彩色砂漿抗裂抗滲,色彩持久,可以直接抹在磚墻上,將傳統抹灰和鋪貼瓷磚或噴涂涂料兩道工序合二為一,降低建造成本?!薄坝职踩?、又好看,我很滿意。感謝政府和專家?!眳堑螺x一邊收拾屋子一邊說。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新材料的創新實踐為廣西綠色農房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將總結經驗,適時進行進一步推廣?!?/p>
上一頁